
八路军的“红圆头”枪弹有多蛮横?日军伤兵:通盘肩膀都被挖走
1940年,一则据说驱动在华北日军中暗暗传播:八路军装备了一种新型枪弹,它在遨游时发出恐怖的呼啸声,在打中东说念主体后会在躯壳里闹翻,形成弘大的创面。
日军士兵说,这种枪弹的弹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红色,也许是八路军的非常符号。
那么,八路军真有这么一种枪弹么?谜底是:真有!
从1940年驱动,八路军络续驱动装备这种红色弹头的枪弹,它由八路军军工部自行分娩,今天在“八路军太行驰念馆”里还能看到什物。
现有的边区造红圆头枪弹
在日本老兵的日志中,这种枪弹被称为“要命的红圆头”——“打中肩膀后,伤口被绝对扯破,仿佛通盘肩膀都被从这个洞里强行挖走了。”
日军伤兵的姿色,足以确认“红圆头”的威力。
在咱们印象中,八路军的刀兵弹药不瑕瑜常落伍吗,怎么会有如斯蛮横的枪弹?
其实,这种“红圆头”枪弹,恰正是字据地弹药落伍的反应——它是一种“不对格”家具。
要揭开“红圆头”的精巧,先让咱们了解一下八路军弹药的来源。
不靠谱的国民政府
赤军改编成八路军之后,按说刀兵弹药应该一都由国民政府提供,但骨子情况却并不是这么。
在1941年中央军委的文献《抗日字据地军事缔造》中有这么一段话:“国民党已两年未发一颗枪弹,畴昔发给的可能也很少。”
由此可见,在抗战最笨重的时期,国民政府割断了对八路军的弹药供给。
事实上,八路军能否从国民党那边得到弹药,恒久要受“两党相关”的影响。
比如,从“七七事变”到1938年7月这一年时刻里,国共相关较好,因此八路军得到弹药不仅实时,况兼数目充足。
我查到这么一组数据:1937年8月20日(此时赤军尚未改编为八路军),南京即向赤军披发“七九步弹30万发,七九机弹20万发,驳壳弹20万发,迫击炮弹620枚,手榴弹1. 5万颗。”
这里有一份八路军驻陕做事处采纳弹药清单:
数据来源:《抗日战役时期八路军弹药来源问题研讨》
但从1939 年下半年起,情况起了变化。
1939年,国民党在陕甘宁边区隔壁接续制造摩擦,导致两党相关弥留。随后,蒋介石用"断供"来要挟八路军,他在1939年12月这么批示: “第八路军未退出绥德开往河东畴前,切勿再发械弹”。
自此以后,国民政府就透彻住手了对八路军的弹药供给,八路军只可靠缉获和好处来补充弹药了。
弹药匮乏
八路军启程敌后作战以来,战斗日趋频繁,由于失去了国民政府的弹药支柱,部队的弹药慢慢紧缺。诚然其时各个部队的具体弹药储备情况不相似,但由于补给不毛,总共部队的弹药都驱动纳履踵决。
当作八路军主力的115师,在平型关战役时弹药还算充裕。据时任686团团长的李天助回忆,平型关战斗中每名战士领到了100多发枪弹和两颗手榴弹,这对八路军来说照旧瑕瑜常豪华的成立了。
八路军战士
但115师和日军一交手,发现枪弹如故不够用。
在老爷庙战斗中,686团的战士们为了欺压日军霸占老爷庙制高点,居然打光了一都弹药,战斗之浓烈,是国内战役中有数的,部队弹药供给随即感受到了压力。主力部队尚且如斯,其他部队的情况可念念而知。
1941年1月,八路军战士聂文魁只领到了5发枪弹。在领枪弹时连长还耐性叮咛,要谨记“三不打”:莫得主理不打、远了不打、瞄不准不打。其时,即使八路军的正规部队,在作战前也仅能领到10发枪弹。
日军“明治三十年式”弹药盒
与此同期,日本兵却弹药充裕。
抗战时期的日军步枪兵,佩戴一种从1897年就定型的“明治三十年式弹药盒”。它有两个前盒,一个后盒。前盒分两个仓,每仓存放15发枪弹,一共可带30发,两个前盒总载弹60发。
后盒是备用弹药,里边的枪弹一般都是用油纸封着,底部有通气孔。一般情况下很少动用这个储备弹盒。后盒不错存放4个15发弹夹包,一共60发。
算下来,日军一个步兵的表率携弹量是60(2前盒)+60(1后盒)+5(枪内)=125发。行军时,他们还会再多带60~80发枪弹。
这么每名士兵的携弹量就会达到200发,充足复古两次战斗。而一个日军大正11式机枪组,盘算携弹量大致450发。
前盒内分两个仓
于是,日本兵在八路军眼中就成了"行走的弹药库",他们相配深爱缉获敌东说念主弹药来补充我方。一段时刻里,“缉获”成了八路军的主要补给来源。
鬼子越来越恶毒
八路军主要靠缉获补充弹药的情况,很快就被日军侦知,恶毒的鬼子随即采用了"反缉获"措施。
1940年以后,每个日本兵搬动时佩戴的枪弹数目都被严格驱散,最多不卓越40发。日军还严格端正伪军的弹药储备,看护八路军从伪军那边得到弹药。
同期,这一阶段的两军作战阵势也有变化,这就让八路军缉获弹药变得越来越难。
一般来说,在战斗中要念念缉获充足的弹药,至少需要两个条款:
一、要成建制消失日军;
二、日军被成建制消失时,还没来得及打绝对部枪弹。
八路军要念念达成以上两个条款,就要在速胜的同期,尽量少亏空我方的弹药。但1940年之后,念念作念到这少量变得相配难。
八路军一稔缉获的日军大衣
1940年前后,鬼子驱动在平原地区玩新型样——囚笼政策。他们在平原地区大城镇隔壁修筑碉堡,再用公路把碉堡畅通起来,这么就把战场分割成了许多小块,以此来驱散八路军的行为。
鬼子这么一搞,平原地区的八路军,再以旅、团为单元行为就很不浅陋,只不错营为主进行作战。是以小仗打得多,大仗打得少,缉获也大幅下落。
然而在山区,八路军的旅级和团级部队依然活跃,是以才有了陈庄战斗、黄土岭战斗以及大龙华战斗等。
不外,这些战斗中八路军诚然能缉获一定的弹药,但本身亏空也很大,以下有一组数据:
在黄土岭战斗中,我军缉获多样弹药53500发,亏空多样弹药116168发,缉获量占亏空量的46. 1%;
在大龙华战斗中,我军亏空与缉获十分,都是5万发;
而在陈庄战斗中,我军每亏空5发枪弹才气缉获1发。
尔后,“涤荡与反涤荡”、“蚕食与反蚕食”成为八路军与日军战斗的主要状貌,这让八路军更难湮灭性地打击日军一个大队。
日军枪弹盒内的备用弹药
1941 年11月,彭德怀在回来黄崖洞保卫战时也承认,以其时条款,对鬼子进行大规模围歼是很不毛的。
莫得了短时刻的歼灭战,八路军就失去了弹药补给来源,濒临“有枪无弹”的险境。
弹壳!弹壳!
由于前哨弹药补充局面越来越严峻,毛泽东在1938年10月的中共中央六届六次会议上,很是建议了军火问题。
“要求每个游击战役字据地,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兵工场。办到好处弹药、步枪、手榴弹等的进程,使游击战役无军火勤勉之虞。”
然而,要在字据地分娩枪弹九牛二虎之力?除了枯竭机器开垦,更大的难题是——莫得原材料。
抗战时期的枪弹壳,都遴荐黄铜制造。但在抗日字据地,既莫得冶真金不怕火黄铜的才略,也莫得充足的纯铜储备,是以无法分娩枪弹壳。
造不出枪弹壳,更何谈分娩枪弹?字据地兵工场只可退而求其次——自造复装弹,也称“翻造枪弹”。
所谓复装弹,即是对旧弹壳进行修整,再从头装入炸药和新底火,终末安设弹头制成的弹药。
八路军战士和缉获的刀兵
相关于手榴弹、炮弹的制造,复装枪弹的工艺反而更复杂。
制造一发复装弹,需要一个废旧弹壳、炸药、一枚从头制造的弹头。然后进行清洗、整形,退火,看底火眼、上底火、装辐射药、装弹头、紧弹壳、弹口及底火点虫胶漆、西席、过全弹样规、滚光等几十说念工序。
八路军分娩复装弹,最需要的原料是弹壳。
从1941年起,用过的弹壳成了八路军的“计谋物质”,各级联结都相配深爱网罗弹壳,也接续大喊部队要深爱网罗弹壳的问题。
1941年1月13日,朱德在给部队的电报中明确指令:“总部现已无枪弹......以后凡领枪弹者必须带枪弹壳来,一颗换一颗,不然不发。”
这一时期,网罗弹壳成了上到中央军委,下到各师、旅首脑通常提到的问题。八路军在极其费劲的战斗任务间隙,还要千方百计网罗弹壳。
八路军战士
八路军的步枪手在滚动阵脚前,一定会仔细地将洒落在掌握的枪弹壳网罗起来,战斗结束后交给班长;机枪手因为要频繁变换阵脚,因此在战斗中无暇征集,不外在打扫战场时,其他战士会字据机枪手的回忆,匡助寻找弹壳。
一次在临沂隔壁,115师686团设下了一个埋伏圈,准备遑急一支日军。但投入遑急圈的日军军力卓越预期,因此我军没能全歼敌军,只可马上脱离战场。
两天后,686团又很是派出一股小部队,复返战场网罗洒落在那边的弹壳。终末,400多枚弹壳被一都找到,交给了上司。
八路军以超乎寻常的“存眷”征集弹壳,也引起了日军的提防。
一些战士在战斗中发现,为了不让八路军捡走弹壳,鬼子居然也驱动捡弹壳了;日军机枪手还在抛壳窗外罩上了一个布袋,把机枪抛出的弹壳一粒不剩一都带走。由此可见日军的恶毒和眼线之多。
日军机枪手摆拍
部队征集来的弹壳,都被送到枪弹厂。这里有一些分娩复装弹的加工机械,不错大幅提高分娩后果。据其时参与复装弹分娩的沈丁祥回忆:
“枪弹厂车间里,放着周恩来副主席通过统战相关从敌占区搞来两台弹壳车底机、两台取轴冲床、两台紧口机、两台收口机、一部元车,还有车床和小冲床各一部”
除了在工场大规模分娩,八路军还成立了复装弹小分队,他们佩戴制品弹头和简易器用奴婢作战部队步履,在战地现场制造复装枪弹,告成供部队使用。
很快,八路军的枪弹厂扩大到了两家。到了1943 年,单在晋察冀兵工场,复装枪弹数目就达100 余万发。抗战时期各兵工地方分娩的700多万发枪弹中,大部分都是复装枪弹。
无烽炸药
不休了弹壳的问题后,八路军本事东说念主员又把眼神转向了炸药。
中国当作炸药的故土,民间就能分娩。事实上,字据地造枪弹当先使用的即是老匹夫土造的“黑炸药”。
但这种炸药在使用中产生了许多问题,战士们观念很大。
八路军使用的“弹头引伸冲床”
据军工东说念主员回忆,这种装有黑炸药的枪弹在辐射后,会产生浓烈的黑烟迷漫在战士周围,黑烟不但严重影响对准,还会袒露射击位置,引来敌东说念主的火力。
使用这种黑炸药枪弹,通常是一场仗打完,战士们都被熏得灰头土面。
于是,得到无烽炸药就成了一衣带水的任务。
开首,军工东说念主员获取无烽炸药的法子是,拆解日军炮弹的辐射药筒,取出装填在药桶内的无烽炸药条,再将炸药条剪碎,装填进枪弹壳。
不外这种法子很快就被舍弃了。八路军缉获的辐射药筒原来就有限,一部分还要给炮兵使用;况兼拆解药桶还有弘大的危机性。
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军工部决定,自行制造无烽炸药。
1940年1月,在河北省唐县的一座墟落里,八路军晋察冀军工部在这里搭起了用水缸作念成的陶塔,驱动分娩硝酸和硫酸。
八路军兵工场使用的加工机械
从1940年8月起,八路军照旧大致批量分娩硝酸和硫酸。晋察冀军区工业部本事研讨室的三名同道,用自产的原料告捷研制出了无烽炸药,并很快被实践到其他字据地。
到1942年,照旧有两个字据地告捷分娩出了浓硫酸,并随即制造出了无烽炸药,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制造了不同种类的其他炸药。
1944年以后,各字据地的炸药分娩数目狠恶彭胀。以太行区为例:
1944年分娩雷汞26公斤,1945年即猛增至118公斤; 1944年分娩辐射药760公斤,1945年增至10203公斤; 1945年分娩烈性炸药15503公斤。
八路军终于冲破了无烽炸药这个本事难关。
红圆头
除了弹壳和炸药,复装弹的另一个难点是:弹头。
一颗全新的日制6.5毫米步枪弹,弹头内装铅芯,外包铜制被甲。弹头的结构是在坚贞的铅制内芯外,再包裹一层柔嫩的铜皮。复装弹的弹头结构亦然这么。
复装弹使用回收弹壳,弹头只可用铜和铅从头制造。
前文说过,八路军原来就相配缺铜,况兼也莫得才略我方冶真金不怕火。要念念制造弹头只可回收含铜的旧金属。他们发现,清光绪年间的铜元相配合适制造弹头。
军工东说念主员先把网罗到的光绪铜元进行挤压和敲打,制造出肖似试管相似的铜制器皿,然后再往里灌入溶解后的铅液,封口后就成了一枚弹头。这种弹头会呈现出铜元的神志——暗红。
然而,铜元有一个舛误:它比纯铜硬,相配难加工。
在使用东说念主力螺旋冲压机分娩铜元弹头时,工东说念主通常坚苦半天也分娩不了几许。本事东说念主员于是念念到了用骡马当作能源,驱动冲压机压制铜元。过程试验,这个目标取得了告捷。
用这种土目标压制的原材料,名义会出现许多隐微裂缝,制成后的弹头名义也会保留这些裂缝。这些裂缝无法根除,只可在简易打磨处理后,拜托部队使用,其后被东说念主们称为“边区造”或者“红圆头”。
红圆头枪弹在辐射后高速遨游时,空气会从漏洞灌入,产生逆耳的呼啸声。高速空气还会导致铜皮部分剥落,表现铅芯。
因此,当红圆头弹投入东说念主体后,开裂的铜皮在阻力下会碎成宽敞破片,铅芯也被挤出,在体内翻腾,很像达姆弹。是以,它形成的创口也远比庸俗枪弹大得多,给鬼子兵带来了严重的情绪暗影。
不外,红圆头弹也有昭着的颓势,粗陋的加工导致它的精度变差,射程也远不如新造枪弹。
这即是前文所说的、被鬼子兵称为“要命的红圆头”枪弹的来历。它骨子上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很是型号,是一种济急家具;但它亦然中国军民莽撞抗战、不畏劲敌的缩影。
跋文:
对八路军来说,弹药短缺恒久是抗战时期挥之不去的痛。诚然字据地兵工场的产能接续扩大,但毕竟不是机械化大分娩,因此产能恒久不及。
八路军的“弹壳引伸冲床“
在抗日战役前期,国民政府披发和战斗缉获是早期八路军弹药来源的主要路线;当国民政府住手披发弹药后,八路军因为战场环境驱散,缉获也越来越少,在1941-1942年度堕入勤勉弹药的逆境之中。
在不毛中,红色军工独力重生,念念尽目标分娩自造枪弹,让自造弹药的占比越来越高。到了抗日战役中后期,各字据地的弹药分娩相对投入正轨,关于精度和本事水平要求较高的复装枪弹分娩,尤其取得了长足卓越。
从1943年驱动,尽管依然受原料的制约,但八路军兵工场仍然在不毛中,给部队提供了可贵的弹药支柱。
据统计,1937-1945年抗日字据地共建兵工场130个,领有近2万员工,分娩了780万发枪弹,为共产党联结的游击战役作出了要紧孝顺,也为新中国军事工业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给当下的当代化军工企业注入了红色基因。
在相背外敌的笨重条款下,东说念主民军工一步一个脚印,走出了我方的光荣之路。
#秋季图文激发辩论#欧洲杯体育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