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92年正月,京城刚下过一场鹅毛大雪。东说念主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关上窗户,提笔给中央写了第四封退休央求。这一年他八十二岁,手却依旧稳体育游戏app平台,笔迹和三十年前在战场写稿战号召时没什么两样。
信里惟有寥寥百余字:“年事已高,恐难胜任,请准退下。”话未几,魄力老诚。三天后,电话铃响,总政的一位同道带往还话:“中央观念,暂不甘愿。”这已不是第一次。廖汉生笑了笑,自言自语:“看来又得往后拖。”
音讯传出,身边的职责主说念主员并不诧异。自1979年在南京军区抒发第一次“退意”起,老廖每隔几年就提交央求,屡被“遮挽”。原理历久如一——肉体硬朗,老师艰巨,恰是用得着的时辰。
中央为若何此坚抓?问题要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。1916年,桑植县乡间土路尘土激越,贺龙举起两把菜刀揭竿而起,廖汉生的父亲廖兰湘紧随后来。父亲裹尸马革,贺龙把少年廖汉生带进戎行。十八岁那年,他已能自作派别,在湘鄂边组织农民武装。
从游击队到长征,他少量向组织建议个东说念主诉求。1939年灵寿一战,716团浴血,旅改团、官左迁,他主动请缨回团任政委。“颖悟就干,级别无所谓。”这句话在赤军衣钵相传,后辈们拿起总要竖大拇指。
1949年头夏,一野改编,本来建议他去第一兵团给王震当政委,他婉拒,留住陆续带第一军,“免得制肘。”彭德怀听后仅仅点头:“行,你我方商量。”一个“商量”,信任言外之音。
朝鲜干戈爆发后,彭德怀要东说念主主抓西北军区。廖汉生躲在病房里声声推辞:“从没干过政事部主任,别误事。”彭德怀一句“去,行得通”便把他硬推上去。事实阐述注解,行得通。西北军区那段缺东说念主手的日子,他一个主任顶半个班子。

1954年,周总理签署任命,把他列进八位国防部副部长名单,年岁最轻。次年授衔,他顺应上将条款,却主动阐述“程序达不到”,最终领中将。毛泽东批示“精神可嘉”,文献仍归档案馆。
1957年结业离开南京军事学院,萧华要他胜利顶任院长。老廖一口绝交:“学生刚毕业就当校长,好意思瞻念吗?”萧华摆手:“让你当就当。”切身陪他看校址,劝了整整两天,才算定下。其时学院条款差,禽舍改教室,东说念主称“鸡棚课堂”。他笑说:“照样能出东说念主才。”
插足七十年代,南京军区、沈阳军区接踵需要“老政委”镇守。1979年调沈阳时,他已六十八岁。调令中午十二点送到,下昼四点他登车北上,干脆利落。
八十年代初,干部年青化议题热,他再次递交退休叙述。甘渭汉、秦基伟挨次作念职责,邓小平电话里一句:“老廖,中央还需要你。”就此作罢,他转到东说念主大,专攻外事,常以流利俄语、法语理睬国际议员,连翻译齐赞跟不上他语速。
转瞬到了1992年,身边的同龄东说念主多已选藏天年,他却依旧两周一次列席常委会,并兼顾外事委员会。听证会上,他会已而提问:“预算数字凭什么这样定?”声息不大,却让部长们马上翻材料。职责节律涓滴不减以前。

然则年龄毕竟不饶东说念主,腿疼、耳背开动缠身。他坚抓认定:职责不错交棒,精神不会丢。中央三次面谈,但愿他再担重负,“以致洽商国度副主席。”廖汉生摆手:“别再折腾,后浪够用。”
1993年三月十四日,第八届东说念主掀开幕式刚牺牲,他向职责主说念主员点头告辞,搭车离开东说念主民大礼堂。几天后,荣毅仁当选国度副主席,老廖的名字莫得再出现。从此,他再未回到职权场。

晚景,他常坐在南京小院念书,偶尔回忆战友,“若不是他们躺在山坡上,我哪轮得回活到刻下。”一句话,说得安心。没有意气激越,也不讲功劳,只把一世当成严容庄容的包袱。
82岁仍被中央遮挽,这背后不仅仅个东说念主才智,更是那代东说念主的共同气质——不计荣衔,不惧得失,国度需要,就陆续扛着走。廖汉生用活动阐述注解:岗亭在变,信念不变。
2
